“双减”一周年,来看看这份成绩单
2022-07-28 11:10 来源: 新华社
举报

校园外,全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超九成,培训收费较之前平均下降四成以上;校园内,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超过90%。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校内校外同步推进落实,取得明显实效。

这个暑假,江苏省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七年级3班的肖梦瑶同学参加了该县教育局组织的“悦读书房”“思政大讲堂”等活动。她没有奔波于各类补习机构,也没有沉浸在“题海”,而是在多元实践中,经历更多彩的暑假生活。

曾几何时,去校外培训班上课成了不少孩子课余最主要的内容,学科类培训机构门庭若市。繁荣的表象下,教培行业教师资质不达标、超纲教学、合同欺诈、预付费乱象等问题层出不穷。

一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全面强化学科类培训监管。围绕学科类培训压减目标任务,不再审批新机构,按期完成“营转非”“备改审”、实行政府指导价三项重点任务,实现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

在快速压减后,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又迅速开展了“回头看”工作,部署各地围绕“假注销、真运营”等七类问题,累计排查校外培训机构17.2万个、人员40.5万人,推动完成了4614个问题机构整改。为打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巡查执法,核查举报线索,对40983条群众投诉举报线索进行了核查处理。

与此同时,全国近11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机构资质审查、收费行为规范、预收费资金监管等关键环节全面加强。

根据第三方对全国各省份75万名师生及家长的调查,79.42%的学生未参加学科类培训;93%的家长表示学科类培训支出减少,其中76%的家庭培训支出减少一半以上。

校外减负,离不开校内提质。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整治规范的同时,一场校内教育提质增效、强化教学主阵地作用的变革,也在加速推进。

为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教育部在“压总量、控时间”基础上,推动“调结构、提质量”,指导地方出台作业设计指南,遴选推广了一批地方和学校作业管理的典型案例;为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全覆盖、广参与”基础上,推动“上水平、强保障”,统筹用好社会资源,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引进28万名科技人才、文艺工作者、体育教练员等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

在北京小学,“课堂+作业”联动优化的思路,打破传统“满堂讲+课后练”的模式,倡导“精讲+练习”的课堂结构,以作业撬动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在湖北荆州公安县斗湖堤小学,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放学后孩子们往往处于无人管理、无人关注、无人辅导的“真空状态”之中。为加强课后托管服务,学校建立了13个兴趣社团,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艺体教育,让孩子们充分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目前,全校2172名学生,已全部纳入课后托管服务。

“学业有指导、活动有阵地、特长有展示,每天一小时的课后托管服务,正帮助留守儿童们绘出别样的童年色彩。”公安县斗湖堤小学校长陈君说。

据教育部统计,一年来,各地各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与此同时,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有91.7%的教师参与提供课后服务,基本满足了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超过90%,有力促进了学生学习回归校园。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